2025年8月17—22日,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刘晓、博士生孟丹丹和胡哲瑜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19届国际免疫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mmunology)。课题组共投稿4项研究,其中博士生孟丹丹和胡哲瑜的2项研究受邀oral口头汇报,博士生叶菲和李昫圻的2项研究受邀poster海报展示。此外,胡哲瑜获得会议名额有限的Travel Grant, 即旅行路费和住宿的全额资助。据了解,本届会议收到接近3000个投稿,录用率仅为15%,约300位学者受邀口头汇报。会议分为口头汇报和海报展示环节,采用多个session,多个分会场和免疫研究主题,由本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的大会报告(Keynotes)牵头,随后由受邀的研究者分享前沿成果。
会上,孟丹丹汇报了题目为《Harnessing Human Immune Organoid model for System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ly Vaccine Adjuvants》的研究,构建了新型人源免疫类器官模型,用于对临床使用/在研疫苗佐剂进行并行、标准化评价。胡哲瑜汇报了题目为《Mapping T cell and B cell receptors in spatial immune niches with high adaptability》的成果,研究围绕“空间—克隆—功能”一体化分析需求,提出高度适配的TCR/BCR空间捕获与重建流程。这两项研究展示了在空间免疫组学与人源免疫类器官模型方面的最新进展,体现了团队在方法学创新与转化应用上的持续积累与突破,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其中,胡哲瑜在空间免疫组学的研究受到了Nature Methods编辑的高度赞扬。此次参会,不仅加深了团队对免疫前沿技术的理解,也为未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机遇。
据悉,本次会议由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奥地利过敏学和免疫学学会(ÖGAI)联合组织。国际免疫学大会是国际免疫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涉及面最广的学术盛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有来自70个国家/地区的5000多名免疫学家及相关专业人士与会,汇集全球学术界、产业界与临床界,集中发布前沿成果并促成跨学科合作。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术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免疫学最新进展展开了深入讨论。
刘晓老师表示:“这是一次宝贵的展示、交流和学习机会,在这样高水平的国际舞台上交流,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拓展了视野,也收获了对研究的珍贵反馈,坚定了团队继续深耕免疫学前沿研究的信心。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国际同行携手,共同推动免疫学的发展。”
